第1432章 矜持(1 / 2)

杨锐走出音乐厅,其实就是为了躲清静的。

当然,音乐厅外的集会更喧闹,但是,毕竟没有人不停的拉着自己,一边啰哩啰嗦的说话,一边还美其名曰交换意见了。

尽管有些国际性的学者,其实是很喜欢这样的场合,甚至追求这样的场合,但杨锐并没有必要拉关系,尤其是拉国际关系。

一方面,他有自己的华锐制药和华锐实验室打底,另一方面,国际性企业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。

欧美的学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拿欧美企业的钱——其实也不是完全的没有顾忌,有些时候拿了私企的钱就拿不了公共基金了,拿了公共基金也许就拿不到学校的资金了,拿了黑人组织的钱,到南方就不好募资了,拿了化妆品集团或医药集团的钱,环保类基金的钞票就等于放弃了——而对杨锐来说,拿钱就更要谨慎了。

中国人虽然开始玩实用主义了,但曾经的g点也没有就此消失。像是日本企业的钱,能不能拿呢。

要是理智的说,日本一亿多人口里面,出上三五个愿意为世界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有钱人,也是有可能的吧。

再说了,用日本人的钱,给中国科学家做研究,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,中国在富起来之前的几十年里,还真没少拿日本的无息贷款。

可是看看砸日本车的,还有时不时泛起的抵制日货的言论,就知道,无论这笔钱拿的多么的光明正大,也不是全然没有代价的。

至于其他国家,其实也大差不差,韩国会闹事,朝鲜也不清静,印尼有排华,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扼守的马六甲海峡简直就是问题炸弹,中东更不用说了,什么奇怪的事都有可能出现。再远一点的欧洲,先把八国联军数出来,剩下的葡萄牙占过澳门,荷兰占过台湾,名不见经传的不丹都通过麦克马洪线拉了一片藏南的土地去……

近代以来,与中国关系好的国家就没几个,甭管天南海北的,要数龌龊的话,都能找出三五点来。

这种情况下,拿钱就要非常小心了,尤其是在八十年代,九十年代,民众的情绪简直是一点就炸。杨锐要是真的全用自己的钱做研究也就算了,但在这个世界上,没人真能做到此点,公共资金终究是需要的,这就需要公众的支持。

比尔盖茨要是敢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科学家造,最多也就是看两场海啸罢了——肯定是比水花儿大,但是,想想真的会有科学家拿钱去制造海啸的话,出钱的人还是会感觉到心累吧。

总而言之,杨锐对于拿谁的钱,怎么拿钱,都是有挑选的。

他也是有挑选资格的。

同样是学者,甚至是诺奖级学者,地位也是不一样的。

有些诺奖级学者在富裕的学校和富裕的专业里面,一年拿到上亿美元的经费,闷着头做研究就行了。这也是名校吸引高端学者的主要手段。

但是,这样的学者的自决权也比较小,什么钱能拿,什么钱不能拿,也得受制于学校。像是哈佛就规定捐款不能带条件,那带帽子的经费再吸引人,哈佛的学者也拿不到。

相较而言,杨锐这样的学者,虽然不能将所有科研以外的事抛之脑后,但在决定权方面,也是更大的。

若是有足够高的开价的话,杨锐相信,北大也不会介意自己的生命科学院换个名字,至于逸夫楼这样的东西,就更不在话下了,还省得给一号楼二号楼起名字麻烦。

除此以外,不同的科研项目所需的经费也是不同的。理论物理学家可以闭门思索,实验物理学家为了粒子加速器的建设,头发都要掉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