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预热雷达(2 / 2)

大国航空 华东之雄 1215 字 15天前

有的军事杂志说,苏联的雷达,一直都在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,而同时,西方的雷达已经开始向着微电子技术发展了,这样说是没错的,但是,如果说西方的战机上没有任何一个电子管,那还是错误的。

雷达天线,是辐射电磁波的,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天线,哪怕就是最先进的平板缝隙雷达天线,它的后面,依旧是需要一个电磁辐射源的,这就是磁控管。

磁控管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电子管,在它的里面,电子运动方向、径向直流电场和轴向恒定磁场三者相互垂直,用来辐射电磁波。

早期的磁控管效率极低,没有实用意义。一直到多腔磁控管出现,又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多腔磁控管广泛用於军用雷达发射机,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

一直到现在,依旧是这种方式,没有什么本质的突破,这要到了后期,采用了主动相控阵雷达之后,才算是有新的原理了。

所以,只要是电子管,那就是需要预热的。

其实,这点不算什么,国内现在依旧广泛使用的机炮瞄准的射击瞄准具,也是需要预热的,对飞行员来说,如果遇到作战任务,那就必须要打开开关,先进行预热,这已经是一个西莞了。

“第一个测试项目。”后舱的米多上校说道:“高度九千米,采用上视尾追模式进行攻击动作。”

目标机比自己高,就需要向上看,这就是上视,目标机比自己低,就是下视,上视是以蓝天为背景的,相当的轻松,这种时候,是最容易的一种攻击方式。

早期的轰炸机都追求高空高速突防,这种时候是最容易被拦截的。

“明白,高度九千,上视尾追,扫描模式。”

所谓的尾追,那就是同向飞行,己方从后面追过去。

在以前的作战方式中,主要是由地面进行引导的,让己方的拦截飞机可以轻松地切入对方的后半球进行攻击,这也是苏联的作战模式,地面引导下的拦截,而对西方来说,更鼓励飞行员的主动作战,所以,飞行员自己的机载雷达设备的探测能力,是更加重要的。

秦风将雷达模式调整到了这种攻击模式上,此时,仪表板上的那个下视显示器,就成为了雷达显示器,当他打开雷达的时候,屏幕上扫过一条亮线,很快,就出现了一个光点。

“截获目标,距离八十。”秦风喊道。

八十公里之外的目标,肉眼是看不到的,这也是中国空军第一次操作战机,在八十公里的距离上就截获到了目标!

在发现被截获之后,目标的幻影f1战机,就开启了加力,在天空中加速,双方之间的距离,越来越大,雷达屏幕上的亮点,旁边的数字也在增加。

当数字增加到一百零二的时候,目标的亮点消失了。

这就意味着,对幻影f1这样的目标来说,最大的搜索距离,就在一百公里左右,当然,是在这种模式下的,不同的模式,距离会有很大的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