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八章 属于计算机工程师的物理报告会(1 / 2)

国内团队发表报告的时间到了。

国内团队负责的验证工作,并不是实验测试的重点区域,正常来讲,做分析成果报告也不会吸引太多人,总归不会比其他团队多。

这天不同。

会议中心早早的聚集了好多人,他们甚至都把位置占满了,就只留下了中心区域。

因为数据分析工作到了末尾,有些完成分析工作团队,都已经准备离开了。

很多人都很清闲。

当听到说国内团队中的年轻数学家赵奕,以一部分数据为基础分析验证出,可能是希格斯粒子的新粒子,顿时就吸引了好多好多人。

其中相信赵奕真正检出新立的人很少,多数都是过来看个热闹,想看看赵奕的成果报告,具体是哪里出现了错误。

哪怕是物理学家们也非常八卦,尤其是物理学圈子里的八卦,喜欢看热闹是多数人类的共性,找出其他人的报告错误,也能显示一下自己有多么的专业。

前来听报告的不仅是人多,还有好多顶级的物理学家。

比如,基博尔。

基博尔参与了赵奕的研究,他不确定研究成果是否正确,也想过来看看结果。

比如,格拉肖。

格拉肖就是纯粹来看热闹的了,他还对几个熟悉的人大声说着,“他找汤姆把论文给我了,我看过了,很天才的想法。”

“真的很天才!”

“他既然想用一种计算机的算法来证明新粒子存在!”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其他人也跟着笑了。

在纯正理论物理学家的眼里,计算机永远是辅助物理学研究的东西,最初的计算机就是为了辅助物理学家们储存、分享数据而研究的。

好多物理学家对计算机研究者天生有一种优越感。

当然了。

理论物理学家本来就是站在学术鄙视链顶端的人物,他们会看不起这个、看不起那个,说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赵奕并不能被归在被理论物理学家看不起的行列中,因为他是一个数论专家,而且在数论领域有了非常大的成就。

现在的情况不同。

赵奕似乎是要用一种计算机方法,来分析粒子对撞实验测试的数据,并验证发现了新粒子。

这是传统的量子物理学家不能接受的。

好多人过来的目的,就是找出赵奕研究过程中的错误。

很快。

国内团队的报告开始了。

最开始是陈明上台,做有关数学计算、统计方面的报告;后来就换成了阮文烨,做验证分析整体结果的报告。

陈明的情绪还好一些,他是研究复杂数学的,理论物理的分析离不开复杂数学,而复杂数学却不需要理论物理。

他研究的是数学、是基础。

面对一大群顶级的物理学家,陈明的表现也很淡定,他觉得甚至比不上在国际数学家大会,当时台下坐着有很多顶级数学家,出现一点差错都可能被挑出来。

现在只是做数学方面的统计报告,就算是中途出现一点问题,台下的人大概都不会找出错误。

事实确实如此。

台下的人别说是找出错误了,都根本没有几个人认真在听。

阮文烨上台比陈明压力大的多,因为他是做最终分析统计的报告,而台下好多都是顶级的专业人士,出现差错可能就会被找出来。

好在最终没有出现什么错误,会议的验收方当即就决定把报告收录进去。

国内团队的工作到此就结束了。

接下来才是重点。

大部分参加会议的人都是为了看接下来的事情。

赵奕上台了。

虽然台下有很多并不看好的声音,但赵奕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他嘴角带笑的走上了台,还转了一圈儿扫视四周,并对着基博尔打招呼式的点了一下头,只是这份心境就让不少人竖起大拇指。

换位思考。

如果他们在台上面对如此多的不看好,肯定会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。

其实赵奕的心境没有那么高,他也会感到压力,但因为非常确定是发现了希格斯粒子,最少他做的报告结果不会有问题。

不管有多少人认可,结果有多少人不认可结果,只要粒子对撞的研究继续,总会证明他的结果是正确的。

台下的好多人准备看笑话,可反过来说,准备看笑话的人就成了笑话。

赵奕很淡然的站在了台上,深吸一口气做起了研究报告。

他最开始讲的是量子物理内容,也就是如何去在对撞实验数据中,分析出新粒子的信号。

这部分内容都是基础。

别说是顶级物理学家,即便是凯莎这样跟着导师来的学生,都完全能听得明白,而且不用听就知道过程。

赵奕简单‘普及’了一下基础以后,就开始讲解其中的争议点--筛选机制。

当他提出对粒子信号进行筛选的时候,会场里好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见,都想问他具体是怎么进行筛选的,可他一带而过,并没有重点去谈。

现在就去谈的时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