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风华 第450节(2 / 2)

在遇到自己,且发现自己是难得的习武根苗之前,整个村子里没人看得起他,更没人知道他身怀绝技,甚至有顽童专门以欺负这个老人为乐。

其实就罗士信自己,也是欺负过这个老人的。

若非如此,也不会有这么一场师徒缘分。

哪怕站在他的立场看,也觉得这不知姓名的师父被人看不起是情理中事。

明明有一身本事,却不敢施展出来,也就是拿棍子逼自己学本事的时候能看出能耐,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和普通老乞丐没区别,时间一长谁还怕他?

这世道隐忍是没用的,一定要让人怕才能过得舒服,怎么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?

不欺负人,就注定被人欺负,放着人上人不当就只能落个不如狗的下场。

在老人死前,就已经不像样子了。

年轻时候冲锋陷阵落下一身伤病,全靠一口元气支撑压制。

等到年老力衰气血衰败,再没有上好的饮食药物滋补,少年时欠的债就要一发偿还。

那个穷村子没人能吃饱饭,哪里养得活一个老乞丐。

多年缺衣少食的生涯,让曾经的钢筋铁骨锈蚀。

突如其来的伤病,如同一记重锤,将这具身躯轻松摧毁。

就一个晚上过去,老人就彻底废了,别说偷鸡摸狗,就是连行动都无法自主,全靠罗士信以米汤养活。

如是过了几个月,人也变得神志不清,每日不是痛苦哀嚎就是破口大骂。

从杨坚到李虎逐个骂过去,一直骂到杨广、李渊,似乎和这些人都认识,也知道他们很多阴私。

罗士信能听出来,老人似乎参与过什么大秘密,秘密更是牵扯到一些贵人。

不过他不在乎,也不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内情,不是没有好奇心,而是没这个必要。

老人知道这么多,参与过这么多,还不是变成这样?

而且越听,罗士信就越是对这个恩师生出鄙夷之心。

他听得出来,这个老人其实在害怕。

害怕一个被他称为老将主的人,也怕了刀头舔血的日子。

所以他弃官而走隐居山村,宁可做乞丐也不敢显露武艺,就是怕一旦暴露身份,就又得回到那种生活。

这种怯懦之人纵然满身绝技又有何用!罗士信听得越多看得越多,越是对这个师父厌恶。

一开始还对他的出身来历感兴趣,只是畏惧棍棒不敢发问,到后来就是这老人愿意说,他都不想听。

人病到这种地步,自然是活不久的。

不久之后的某个清晨,当罗士信如同往常一样,带着那如同清水的稀粥混着野菜前往破窑时,发现老人已经成了尸体。

老人死状很是狼狈,身上的衣衫早已经破烂不堪,尸体蜷缩一团如同虾米。

任是谁看,都会觉得这就是个乞丐,没人会相信他曾经是一位驰骋疆场的骁将,更不会想到他哪怕穷成这样还留着一领铠甲、一条马槊以传后人。

罗士信盯着老人的尸体良久没动,心中其实并没有多少悲痛,更多的则是恐惧。

他年纪虽小,但是已经见过太多死人。

饿死的、病死的、因为交不上租庸挨了官府鞭笞伤重不治的。

心早已经麻木,不至于这么多愁善感。

他并不难过,而是害怕。

害怕自己将来也死得这般卑微,如同蝼蚁!大丈夫怎可埋骨于此等荒村僻壤?

自己既然练就一身武艺,就要出人头地!就算是死,也要死的轰轰烈烈,绝不可与草木同朽!也就是在埋葬了老人尸体之后,罗士信才选择离开家乡,顶了伴当的名额去做了鹰扬兵。

从那一刻开始,他在心底就拿定了主意,宁可战死也不苟活!决不能像那个无名老人一般怯懦,不就是死么,又有什么可怕的!罗士信从不畏惧搏命,从他第一次上阵,就抱定必死之心。

不管是单骑陷阵,还是厮杀时以命换命,他都不在乎。

如果徐乐和他拼命对攻,罗士信绝不会怯惧也不至于吃亏。

可问题是现在的局面不是拼命,而是单方面的挨打。

就算罗士信想用同归于尽的打法扳回先机,把失去的主动权拿回来也做不到。

最主要的原因就是,徐乐大槊的速度太快了!同归于尽也得彼此之间速度差不多才行,按照现在这种情况互伤,结果就是自己被槊打死,对方没什么大碍。

这时候再同归于尽,那就不是拼命而是送命。

罗士信不管再怎么愤怒,也只能先自保再伤人,不能再像刚开始那样放手抢攻。

比起搏命,想要搏命而不可得,才是最让人绝望的事情。

其实单手舞槊出手速度更快这个道理武人都懂,但问题是万事有利有弊,你这样固然出手方便,可是力量难免不足。

骑战讲究一个人马合一,人借马力马助人威,每一击的力量何等惊人?

你全力招架都嫌不足的时候,哪还敢为了追求力量以单手进攻?